《一粒粟》原文论《过峡》《晕》《穴场》
2019-06-10 已有人已阅读峡
峡者龙跌断束气处也、亦必有送有迎、有缠有护其峡始真、峡有曲者如金蛇鹿鞭等形也、也有贵细者、如蜂腰鹤膝蛛系等形、也有似有似无之草中蛇、灰中线、毯上引绳等形也。有峡无峡辨龙真假、原为寻龙第一要紧处也。
寻龙妙诀不难知,但向峡中究隐微。师若肯传峡里诀,倾囊倒箧泄天机。相地之法,固妙在观龙。观龙之方法,尤切于审峡。
峡者为龙之真情发现处。未有龙真而无美峡,未有峡美而不结吉地。审峡之美恶,则龙脉之吉凶、融结真伪,皆可预知也,这是风水名家不泄之秘诀。
因为龙行延长,必须多有跌断过峡,则气脉方真,脱卸方净,力量方全。但是峡有吉有凶,尤当细察。过峡之脉,欲其逶迤嫩巧、活动悠扬,如梭带丝,如针引线,如蜘蛛过水,如跃鱼上滩,如马迹渡河,如藕断丝连,如草蛇灰线之类为美。当然须有送有迎,有扛有夹,护卫周密,分水明白,不被风吹水劫为吉。
真龙过峡有阳过,有阴过,有平地过,有穿田过,有池湖过,有草坪过,有半岭过,有高山过,有正过、斜过、明过、偷过、长过、短过、硬过、直过、大过、小过、远过、阔过。又有双脉过、渡水石梁过,张子微《峡诀》有二十格。蔡西山《峡诀》有五十九格之多。还有很多名家之说,在此不再尽举。
审峡之诀为地学关键,寻龙快捷方式:大致上说龙之过峡,惟欲其脉之中出,势之飞扬,形之活动,星之秀异,护从周密,分水伶俐,迎送均匀,扛夹照应,高过而不悍硬,低过而无伤残,长过而不受风吹,短过而脉不粗肿,阔过而不懒散,直过而不死硬,远过而有包藏,穿田而无水刦,渡水而有石梁,斯为美矣。若或奇巧异常,有池湖、灵泉、怪石之类,尤贵。
其或龙虽可观,而过峡不美,或空缺凹风,懒散死直,偏旁过脉,水刦伤残,太长而无鹤膝蜂腰,太阔而无草蛇灰线,渡水而无石梁,穿田而无正脉,过阪而无珠丝马迹,以及其两旁无迎送,无扛夹,或虽然有护而低不及脉,有夹而低不及峡,前去必无融结,多有伪穴,切不可下。
又有一种凶龙,迢迢而来,更不跌断,全无过峡,直至穴场,虽极屈曲奔走之势,然无峡则无脱卸,煞气未除,不知者贪其气势之雄,星峰之美,而误下此地,必主凶祸恶逆。若抽脉落下平地,脱尽煞气,变换而作穴者,不以此论。然平地也有平地峡,与山峡没有什么区别,只看水分为准。若平洋无峡,也非真龙。知此则龙也易辨,穴也易求,美恶吉凶,全在此中求。
渡水峡,要水中有石梁,称作崩洪脉。《葬书》云“脉界 水即止”。此谓渡水何也?因为水不界石脉,而界土脉。邵子曰:“水即人身之血,石即人身之骨,土即人身之 。”所以说血行于肉,不行于骨。血以资肉,肉以养骨以成身。惟气则无往而不通者。
凡是龙脉束聚而成蜂腰鹤膝之形,其处气旺,结穴必近,杨筠松云“蜂腰鹤膝龙欲成”就是说的这个道理。所以凡是见此形,则知龙将结作,町以求索穴场矣。
过峡之脉,脉过峡还需要护峡之山。凡是脉离山而出,两臂有护从之山,称作送峡。脉起顶而上,两臂有回转之山,称作迎脉过峡,也叫迎峡。还有两边扛、夹之山,最喜成形,如太阴、太阳、金箱、玉印、龟蛇、旗鼓之类,在左右俱有极吉。
察其情性之真,触类而旁通。大致上说山形之微妙无穷,龙脉之变化不一,可以理推,难以形定。
穴场穴场者开口开手也、有开口而为窝钳、有开手而为乳突者、有在肩在股者、有正体开口在前者、有回身逆结开口在后者、更有城绕周围闭门不开、如大人在室内静坐者、又有一边开。那一边以水补之者、总宜详查。
穴晕
穴晕者即开口内渺渺茫茫四面皆高、中有微窝圈子者、所谓阴来阳受也;也或开手于隐隐隆隆四面微低、中有略高圈子者、所谓阳来阴受也、故晕有在中、在上弦下弦者、有在左在右者、虽晕大小不同、晕大者当于晕中求晕、晕小者即晕暨穴也。
扫描关注安息网微信
- 获取更新动态
- 最新优惠信息